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

大丰:逆势飘红 纺织产业这边风景独好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7-07-25  浏览次数:127
核心提示:编者按:纺织行业是我区的传统产业之一。近年来国内纺织行业普遍持续遭遇寒流,大丰纺织特别是化纤纺织行业运行平稳,创新不断。通过技术革新、产品升级、企业集聚,整个纺织产业焕发新生机,成为经济稳增长的排头兵。在现场:大块头企业

编者按:

纺织行业是我区的传统产业之一。近年来国内纺织行业普遍持续遭遇“寒流”,大丰纺织特别是化纤纺织行业运行平稳,创新不断。通过技术革新、产品升级、企业集聚,整个纺织产业焕发新生机,成为经济稳增长的排头兵。


在现场:

“大块头”企业集聚形成“富民地”

始建于2010年的小海现代化纤纺织产业园,是镇工业园区里的“青年代表”,却有着不凡的“内在气质”。在园区内走一走,看一看,随口就能叫出一大串高端项目和企业的名字。

在新丝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,记者看到,数百台高档喷水织机一眼看不到尽头,工人们正在忙碌生产。这个总投资3.5亿元高端纺织项目,采取边建设边投产的运转方式,取得较好经济效益,去年实现销售1亿多元,产品出口韩国、日本。今年以来,该公司满负荷生产,仍然出现订单“排队”的现象。公司负责人崔永振介绍,公司二期项目新投产运营,新上了500台高速喷水织机,这是国内最先进的喷水织机,公司产量会有10%至15%的增幅。

像新丝路一样的“大块头”企业,在这个园区里并不鲜见。总投资5.8亿元的宏垒化纤年产差别化纤维6万吨,年销售7.8亿元。总投资1.2亿元的恒业纺织、1.2亿元的园丁纺织、1.1亿元的明宇纺织正在加紧建设……据了解,目前该园区招引并落户亿元以上项目16个,累计完成投资42亿元。大项目、好企业集聚,让化纤纺织产业成为小海镇的支柱产业。去年,该园区规上开票销售收入超10亿元,占全镇开票总额的85%。园区现有工人4000人,每年园区工人工资收入达1.6亿元,增加农民收入平均每户近1万元。

(杨燕)


看现状:

优化产业布局企业链式组团

化纤纺织产业在小海镇“茁壮成长”,并逐渐撑起镇域经济发展“脊梁”。特别是当纺织业面临着严峻发展形势时,这里经营形势却逆势飘红,当前已形成年产各种规格仿真丝服装面料5亿米,化纤长丝2万吨,整个行业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,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“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基地”称号。探究行业逆势飘红的秘诀,绕不开“产业布局”“链式发展”这些关键词。

“我们需要的不是‘繁星满天’的传统纺织企业,而是要‘一轮明月’般的高端项目。”小海镇负责人形象地说起园区的招商选资工作。瞄准“高精尖”的招商理念,直接影响着整个化纤纺织产业的落地发展。在项目招引的过程中,他们更加注重项目的投资规模、科技含量、产出效益和生态影响,不仅选好项目打造经济发展“火车头”,还更倾向于选择链式项目,以提升园区产业聚集度。

实践证明,高端项目不像传统纺织项目“体弱多病”,反而“身强体壮”,不仅市场前景看好,产业技术成熟,而且附加值高,带动性强,避免了落后产能的转移。链式企业相互扶持、守望相助,抗风险能力更强。在这种“选优”的产业布局之下,产业链串起了众多企业,大家组团发展、抱团经营,更加从容地应对了新常态考验。

(杨燕)


论特色:

结构调整产品创新是风尚

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表明,同质化、单一化的产品结构不能有效规避市场突变带来的系统性风险,这一规律在纺织行业显得尤为突出。当前,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,我区纺织行业不少企业积极应对,通过调整结构、创新产品等方式,给行业转型升级带来“清风”。

“只要产品投对了市场胃口,企业就不愁没有订单。”万达纺织有限公司是我区纺织龙头企业,他们把提高产品附加值作为纾困解难的阶梯。今年一季度,万达纺织共生产多个门类的高新技术产品3450.80吨,他们适时开发出单染留白纱、氨纶包芯纱、竹节纱、高强度抗起球涤纶长丝DTY包芯纱、抗静电导电丝混纺纱等系列新产品,尤其是长丝包芯纱和导电丝混纺纱,成了火箭军军服换装及铁道系统制服的“宠儿”。破解了市场关的万达纺织实现了满负荷生产、产销平衡和有效益运行。

边发展边调整,边生产边找市场,积极的运行策略让海悦纺织公司生机勃勃。今年,该公司瞄准市场需求,加大市场情景看好的棉涤混纺纱的生产,深受山东、广东等地客户的青睐。为谋求更大发展,该公司强化国内外市场的开拓,组织人员深入上海等地调研,走访了解客户需求,注重生产适销对路产品,在巩固山东、广东等地老客户的基础上,主动出击,深入对接,接洽了国内一批大客户,赢得一批大订单,为企业加快发展争得主动。如今,公司正科学安排班次,打足机台,满负荷生产。

(杨燕)


找问题:

厚植发展优势还需补齐研发短板

“从我区纺织行业现有产品来看,产品档次低、更新换代慢、生产周期长、市场应变能力差等矛盾日益突出,具有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低。”万达纺织负责人石松说,目前大丰的纺织企业研发能力不够,产品同质化严重,产品附加值低,企业抗风险能力弱。

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在补齐研发短板。记者采访发现,我区的纺织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,个体投入研发的压力较大。这时,搭建面向全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就显得尤为迫切。如果能完善技术服务、产品鉴定、检测、质量控制、品牌建设、产业研发等公共服务体系,推进纺织企业集群化发展,对于企业来说,无疑是降成本、利发展的好事。同时,不少纺织企业负责人还提出,希望政府加大对纺织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。石松说:“我们希望有一个能满足政策咨询服务、投融资服务、专业市场服务、商务中介服务、管理创新服务、进出口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公共平台,以满足企业对信息、技术、开发、设计的需要。”

劳动力短缺、技术装备落后,这些问题困扰着正在转型升级关口的纺织企业。但往往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次成功的涅盘。有企业主说,大丰有这么多纺织企业,我们为什么不整合资源优势,筹建一个综合性纺织市场,聚集和吸引周边纺织企业来我区开展贸易?瞧,一个新的思路又打开了。

(马苏南)


谋发展:

品牌化高端化是发展方向

2016年,全国纺织业利润累计2194.1亿元,累计同比仅增长1.23%,行业整体增长乏力,累计利润增速一路下滑。随着电商、网络资讯的普及,二三线城市人口的消费观念及消费水平正逐渐向一线城市看齐,这对于品牌积淀不深的厂家来说负面作用极大。困境的反面是商机。出口数据来看,高档产品却有所上涨。我们看到,我区已有纺织企业向品牌化、高端化进军。品牌化、高端化成为纺织产业的发展方向。

国内逐渐兴起的消费升级浪潮,给跨境电商以及文化旅游、消费娱乐行业打了一剂“强心针”,也是化纤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绝佳机遇。记者电话采访了绍兴、南通一些纺织企业,发现他们已经先行一步。绍兴市专门出台了高端纺织产业规划,涵盖化纤、织造、印染、服装、家纺等多个细分领域。绍兴涌现出了“天圣化纤”“迎丰印染”“金蝉家纺”“百思寒”等一批走差异化、时尚化、绿色化、品牌化的高端纺织企业。而在南通,引导企业向符合产业提升发展导向目录的重点项目和领域发展;扶持龙头企业,培育纺织行业隐形冠军;支持纺织企业融入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等政策都在全力推进纺织业向高端化转变。经历了贴牌加工、来料来样加工后,企业逐渐转向自主品牌的开发构建,向高端产品进军,希望这是大丰纺织产业的升级道路。

(马苏南)


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追求乘数效应

制造业是大丰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,加快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,对于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。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,传统制造业正在从生产方式、商业模式、产业形态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革,纺织产业就是一个缩影。制造业转型升级,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,追求“l+1>2”的乘数效应,走出一条具有大丰特色的融合发展、转型升级的崭新之路。

对高端装备、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改造项目给予政策鼓励,推进制造业高端化,能有效解决我区制造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、一些产品质量层次不高、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等突出问题,对走一条以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、高端化为引领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之路尤为关键。政府要着力引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、互补错位发展,避免一哄而上、同质化竞争。但在市场化条件下,企业永远是主体。企业要加强设备、工艺、操作、计量、原料、现场、财务、成本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,推动管理创新,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;加快补齐基础工艺、基础材料、产业技术基础等短板,加快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;把技术改造同兼并重组、淘汰落后、流程再造、组织结构调整等有机结合起来,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,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。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